城市道路设施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城市交通、居民出行品质状况,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,也是城市最直接的对外展示窗口。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24年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工作会上获悉,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计划在今年针对30条城市主次干道开展病害整治、对120处公交站点进行升级改造、对市区范围内33座桥、28座隧道、12条道路设施布设感知设备等,用高质量的道路管养水平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。
据介绍,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,南京市交通运输局道路中心按照“综合监管+智慧监测”要求,依托城市生命线工程,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桥梁倒塌、路面塌陷应用场景建设,将信息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一体化融合,系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规范化、数字化、智慧化管理水平。“城市生命线工程(道路桥隧)主要内容为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(道路桥隧)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建设,包含软件系统开发、硬件感知系统安装实施等方面。”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王卫军告诉记者,截至2023年底,中心已完成第一阶段示范区建设工作,硬件方面新建完成了赛虹桥立交等3座桥梁以及中山路等4条道路共计178个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,软件开发完成行业调研、软件总体方案设计和路桥档案、路桥巡查养护等功能模块开发,以及5座桥梁数据接入、软件部署、上线等。
根据年度重点中心工作的安排部署,今年6月底前,道路中心将完成第二阶段龙蟠南路高架、新庄立交、模范马路隧道、鼓楼隧道、中山北路、龙蟠中路等33座桥、28座隧道、12条道路设施的1486个感知设备布设,以及12座桥梁、2座隧道既有感知设备接入工作,系统整体上线试运营,力争在12月底完成系统验收并正式上线运营。道路中心业务一科副科长岳力强介绍,通过感知设备布设,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桥隧设施感知能力,通过监测分析、专项分析、预警研判、流程管理等手段,实现路桥隧总体监管、专项场景各项参数综合展示和专项监管等功能,推动实现智能发现、自动指令、快速处置、实时反馈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,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本质安全水平。
记者了解到,除上述重点工作外,今年南京交通部门还将实施龙蟠路、黑龙江路、洪武北路、明城大道、软件大道、双桥门立交、古平岗立交等30条主次干道病害整治,重点解决路面坑洼不平、交叉口车辙、窨井盖沉陷、桥头跳车等突出问题;针对主城区双桥门立交、赛虹桥立交、应天大街高架、下关大桥等8座大型立交高架桥开展专项检测范围。同时,对现状无候车亭的中途站、地铁接驳站进行提档升级,对部分候车亭加装智能化信息牌,提升公交服务质量。为更好为南京城市道路立标杆、做示范、促提升,首批24条优质养护示范路创建行动和城市道路专项整治“优秀案例”评选也计划在今年举行。通讯员 孟瀚文
南京晨报/爱南京记者 陈彦